Gansu New Energy Association
十月十九日,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甘肃省新能源协会联合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四川大学、国家电投、中电绿能集团、上海中如智慧能源集团等政产学研用相关单位在兰州新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成功举办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研讨会。 会上四川大学刘俊勇院长、邱高教授在线上就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综合化、智能化、能源转型等实施技术和路径进行了讲述;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局长王岩山就兰州新区投资8政策、规划布局和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了介绍。会议讨论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一体化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基础建设、商业模式和市场建设五个方面探索了发展的路径。 1、大家认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一体化要立足我国能源转型要求和能源电力行业自身特点,以技术系统集成和产品集成系统为纽带,从多种能源协同优化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各能源品种之间的技术瓶颈,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和布局,打造可再生能源占比进一步提升的多元化供给体系。2、在技术创新方面应积极发挥智库、科研部所及高校的优势,打通人才链、创新链、技术链等先进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创新应用,创新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源高效运行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关键装备研发等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高、效率低等“卡脖子”问题,支撑能源电力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升级。3、在基础设施上应加强清洁能源发电及多类型储能设施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能源系统,推动分布式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加强智能终端和智慧能源和基层电力设施平台建设,实现能源生产消费的智能监测、诊断和调控,鼓励能效水平低、污染排放大的老旧设备更新迭代,推进老旧园区综合能源改造。4、在商业模式上推动供给侧跨界融合,引导电力、天然气、热力与互联网运营商构建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或成立商业合作平台,以互惠共赢、低碳高效为主要原则,创新多主体投资、运营及利益分配机制,创建互利互惠的商业生态圈。5、在市场建设上应充分发掘与调动需求侧资源的潜力与活力,积极推动需求侧多元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天然气市场、碳交易市场、绿证市场及可再生能源超额消纳量市场交易,紧紧抓住体制机制改革机遇期,利用已有试点示范经验和经营优势,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借鉴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思维,建设互惠共赢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创新机制与模式,将打通区域、节点、主体间的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推动实现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分散决策、大网与分布式微能网双向互动及分布式节点协同自治,有效提升资源要素在大范围的配置能力与效率,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十月十九日,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甘肃省新能源协会联合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四川大学、国家电投、中电绿能集团、上海中如智慧能源集团等政产学研用相关单位在兰州新区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成功举办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研讨会。
会上四川大学刘俊勇院长、邱高教授在线上就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综合化、智能化、能源转型等实施技术和路径进行了讲述;兰州新区商务和文化旅游局局长王岩山就兰州新区投资8政策、规划布局和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了介绍。会议讨论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一体化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基础建设、商业模式和市场建设五个方面探索了发展的路径。
1、大家认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一体化要立足我国能源转型要求和能源电力行业自身特点,以技术系统集成和产品集成系统为纽带,从多种能源协同优化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各能源品种之间的技术瓶颈,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和布局,打造可再生能源占比进一步提升的多元化供给体系。
2、在技术创新方面应积极发挥智库、科研部所及高校的优势,打通人才链、创新链、技术链等先进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创新应用,创新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源高效运行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关键装备研发等技术,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高、效率低等“卡脖子”问题,支撑能源电力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升级。
3、在基础设施上应加强清洁能源发电及多类型储能设施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能源系统,推动分布式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加强智能终端和智慧能源和基层电力设施平台建设,实现能源生产消费的智能监测、诊断和调控,鼓励能效水平低、污染排放大的老旧设备更新迭代,推进老旧园区综合能源改造。
4、在商业模式上推动供给侧跨界融合,引导电力、天然气、热力与互联网运营商构建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或成立商业合作平台,以互惠共赢、低碳高效为主要原则,创新多主体投资、运营及利益分配机制,创建互利互惠的商业生态圈。
5、在市场建设上应充分发掘与调动需求侧资源的潜力与活力,积极推动需求侧多元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天然气市场、碳交易市场、绿证市场及可再生能源超额消纳量市场交易,紧紧抓住体制机制改革机遇期,利用已有试点示范经验和经营优势,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借鉴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思维,建设互惠共赢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创新机制与模式,将打通区域、节点、主体间的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推动实现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分散决策、大网与分布式微能网双向互动及分布式节点协同自治,有效提升资源要素在大范围的配置能力与效率,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撑。